媒体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守望大秦岭 保护父亲山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心于秦岭保护,经常自发、自费地开展环保活动,不求回报;他们推崇绿色的生活方式,积极宣传环保知识,风雨无阻。他们在秦岭的崇山峻岭间绽放芳华,他们在身体力行中实现价值,他们是守护父亲山秦岭的陕西志愿者。 

 

  

   “我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那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我家就住在蓝田县的山沟沟里,我童年里所有的记忆都和这座大山有关。巍巍大秦岭,你陪我长大,我护你到老。我是大山的儿子。”

  ——蓝田县环保志愿者张雷

   “志愿者老兵”植绿荒沟,让青山更青  

  今年96日,记者在曹峪村的康沟看到,整条山沟都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就连两侧的山坡上也种满了各种植物。站在山坡上沿着山沟向远处眺望,种满树木的康沟就仿佛一条绿色的大河,蜿蜒流向远方。很难想象,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竟是出自360多岁的老人之手。   “我们3个人都生在秦岭脚下,对这座大山的感情很深厚。保护秦岭,对我们而言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今年已经64岁了,但还想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两个老战友也和我有同样的想法,所以我们一拍即合。”左忠民说,“这4年来,我们每周都有几天住在山里。挖水渠、铺石子路、修剪树木、除草……干这些体力活儿让我们感觉很踏实。”  

  左忠民等人为了绿化康沟,放弃了城市里优渥的生活条件,住进山里,自掏腰包,躬亲劳作,并发动周边的村民参与“绿化大计”,在短短4年间把曾经的黄土沟变成了如今的“绿树河”。他们的努力感动了很多人,也吸引了大量志愿者参与其中。  

  为了支持这些“志愿者老兵”的环保梦想,2015年,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采取将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和家庭义务植树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省内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高校师生、社区居民、中小学师生及家长等到康沟义务植树。  

  该协会的工作人员说:“秦岭是陕西的‘父亲山’,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为它做更多的事。近10年来,我们植树造林的脚步遍布秦岭,从北麓的长安区、蓝田县、鄠邑区等,到南麓的佛坪县、柞水县等,据统计,累计组织参与群众6000余人次,种植各类树木6万余株。而这仅是我们一家志愿者协会的力量。在陕西,还有很多志愿者团队比我们做得更好。”  

  “左老师虽然没有参与哪个志愿者组织,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是环保志愿者的真实写照,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尊敬。”环保志愿者张雷说。  

  当天记者在康沟看到,该协会的志愿者们栽下的2000多株桃树、松树如今已经长大,成为大秦岭“绿色海洋”的一部分。粗壮的树干和茂盛的枝叶无不显示着勃勃生机。  

  在保护秦岭的过程中,我省一些高校的学生更是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把秦岭保护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秦岭山脉森林生态恢复环保项目青年志愿者队”就是这样做的。  

  据课题项目负责人、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西北大学教授李保国介绍,20世纪中期的大规模采伐活动使秦岭的生态环境由原来呈连续状态的森林变成了原始林、人工林、林间裸地、废弃采伐公路等斑块组成的镶嵌生境。野生珍稀物种栖息地被废弃的采伐公路分割,阻隔了种群交流,导致近交衰退。因此需要通过人工造林迅速将这些孤立的斑块连接起来,恢复植被覆盖,使被分隔的野生珍稀动物种群得以交流。  

  李保国说:“我们以聘任当地村民长期植树和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定期植树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周至国家级保护区玉皇庙村的水桶构、黄石沟,楼观台林场的田峪河,周至县板房子地区的秦岭梁等地为项目试验区开展实践活动,截至2017年底,共在139公里的废弃公路上种植9.56万棵树苗。”   目前,在对人工植树试验区开展的“植被恢复利用率”科学调研中,志愿者们已经发现了动物粪便和毛发。这说明人工绿色通道已经连通了部分被分割的栖息地,斑块化的生境正在改观。  

  “驴友”变身志愿者,让绿水更绿   

  生活在西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我们与一座雄伟的大山为邻,它调节我们城市的空气,供给我们甘甜的饮用水。闲暇的时候,城里人还可以走进秦岭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景。这些享受秦岭风光的城里人被称为“驴友”。  

  近年来,“驴友”数量骤增,经常出现在一些线路成熟、距离城市较近的秦岭峪口,给秦岭带去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很多游客进山游玩不懂得进山禁带火源的规定,乱扔烟头、露天烧烤的现象时有出现。“驴友”只会给大自然带去烦恼吗?据记者了解,随着环境保护宣传的不断深入和公民素质的提高,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我省,大量“驴友”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一些曾以户外远足为主题的“驴友”团队甚至已经变身成为环保志愿者团队。山行慈善公益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是纯民间组织,雏形是一个户外登山俱乐部。固定成员有120多人,来自各行各业。2015年,一些俱乐部成员提出,‘我们如此热爱秦岭,是不是可以更积极地去做一些事情保护它呢?’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山行慈善公益中心负责人杜成轩说,“但凡是参加我们登山活动的人,我们都会严格要求他不乱丢垃圾,不攀折花木,不破坏自然地貌。但这些都是比较消极的保护方式。”怎样才算是积极保护呢?  

  2015年,杜成轩等人在原有户外登山俱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山行慈善公益中心,活动费用全部来源于成员的“每日一捐”爱心基金和集中捐献,活动内容全部围绕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展开。“感恩秦岭、净化秦岭、呵护秦岭”是他们已经连续举办了3年的品牌活动,分别在秦岭高冠峪、祥峪、抱龙峪、大洋峪、库峪等多个不同峪道里开展环保志愿活动。  

  “我们保护秦岭的方式主要是捡拾垃圾,将不可降解的垃圾全部清理、装袋后,运到山下的垃圾清运站;在峪口给进山游客分发宣传资料,向他们宣传环保理念等。”杜成轩说,“我们的成员虽来自不同行业,年龄也有长有幼,但我们希望净化秦岭、保护秦岭的心愿是一致的。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环保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秦岭的行列中来。”  

  在净化秦岭的路上,“驴友”杜成轩等人并不孤独。据了解,目前西安市的户外团队中,积极净化、保护秦岭已经成为共识。一些团队甚至推出大量鼓励措施,号召参与户外活动的成员主动捡拾垃圾。  

  柠檬树户外运动有限公司负责人周青说:“我们和秦岭里的山水草木、花鸟鱼虫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秦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这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责无旁贷的。为了提高参与者对秦岭环保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还特别推出了‘用垃圾换积分’的活动,积分可以用于折抵购买装备的费用和参加户外活动的费用,以此鼓励成员在参与户外登山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捡拾遇到的垃圾,为保护秦岭尽自己的一份力。”  

  “驴友”环保意识的变化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让山更青,让水更绿,保护大秦岭已成为包括志愿者在内的陕西广大群众的共识并被付诸实践。    

  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曹峪村的康沟地处秦岭北麓,曾经这里一片荒凉,植被稀少。2014年,临渭区居民左忠民和他的两个老战友在偶然间发现了这条荒沟,从此他们就与这条山沟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好的秦岭山就这么光秃秃地撂荒着,看着让人心疼啊!”左忠民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