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622日上午,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李保国与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周庆福代表各自机构在陕西省最南端的镇巴县举行林麝养殖科技合作协议签字暨林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依据协议双方坚持“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协调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以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体,重点开展林麝遗传谱系、养殖技术规范、疾病防治等技术研究攻关、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形式,为镇巴县林麝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林麝产业链延伸提供科技咨询与技术支撑,发挥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依靠科技支撑带动和扶持全县贫困农户发展林麝养殖,通过特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加大贫困人口的收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助力镇巴这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实现脱贫目标任务。 

    脱贫好产业更需科技支撑 

  “近年来,我县依托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依靠科技支撑在茶叶、魔芋、生猪、中药材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在脱贫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林麝产业在省发改委的支持下和省科学院专家指导下建厂、引种,才起步!要发展成新兴的脱贫致富产业必须有科技的支撑!”常务副县长周庆福在仪式的讲话中如是说。 

  “目前在汉中地区养殖林麝是首创之事!也是凭经验摸索。有科学院的专家指导,这105头麝明年最少可产40头小麝仔!”姚辉明对记者讲。姚辉明是陕西国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坝生态农场聘请的农民养殖技术员。他在老家与凤县接壤的留坝县家中已养麝近30年。 

  “感谢省科学院的技术支持!现在养殖场已建成,要形成脱贫产业而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省发改委的帮扶任务,就要依靠省科学院的专家及其科技的力量!科学的作用!”陕西省发改委副巡视员张百鸣在致辞中恳切的讲。 

  镇巴县陕西省汉中市辖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其境内沟谷幽深,山势陡峭,相对高差大。最高点-巴山主峰箭杆山海拔2534米。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建陕南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 

  “我是看省科学院专家来到镇巴县指导发展林麝养殖,也就跟着到该县小洋镇鲁家坝村,也建林麝养殖基地,计划开头就养殖100头。”卧龙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刘思东说。 

  “因为三年前在凤县办厂养殖林麝,由18头发展到现在的66头。有了信心!这里养殖的生态条件还好一些,估计国内麝香市场50年内还不会饱和。”刘思东补充说。 

  “签署协议、揭牌仅是开始,要专家的技术帮助、培训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养殖企业的有效协作,才能使这个好的脱贫产业发展起来!因镇巴县属于偏远山地,当地农户的文化水平和接受技术能力都较低些,需要专家更多的支持、付出......。”省发改委扶贫工作项目负责人薛少毅调研员说。 

  省科学院的首要任务就是服务地方发展 

  “陕西省科学院的办院方针就是服务好地方发展,科技创新起到引领、示范、支撑的作用!”李保国在致辞中指出。 

  “近年来,陕西省科学院实施‘一所一品’科技计划就是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发挥科技的助力作用。” 

  在省院与镇巴县签署科技合作协议的同时,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镇巴县人民政府、陕西国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汉中市镇巴林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合作协议”,三方共同在镇巴县的陕西国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开放性的养麝科研中心——“汉中市镇巴林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林麝养殖产业发展技术平台,以强化和提升示范养殖、科研攻关、技术培训、新产品研发能力。 

  陕西国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同仁堂陕西麝业汉中分公司法人代表周国顺说:通过签署三方协议,将技术依靠单位落得更实,心里也踏实不少!因投资700多万元建养殖场圈舍,就是期望帮助更多乡亲尽快脱贫。 

  据了解,26年前,就是这大巴山深处——镇巴县泾洋乡李家坪村的14岁少年 周国顺,外出天津、山西等地打工、做小包头、做企业......2013年回乡创办生态旅游农场,流转村民土地,已帮扶55户村民脱贫。 

  “生态旅游+生态特色养殖,产业发展会有前景!至少使已成公司股份员工的农户每年收入不少于25000元。”“而目前公司仅靠旅游这一块还不稳定,因公司起步不久,还在建设和宣传阶段!特别是远离城市和高铁线。”周国顺有所思虑地对记者言到。 

  据了解,镇巴县是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包扶贫困县,建设的林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经省发改委牵线达桥与陕西省科学院、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共同成立的一个集林麝示范养殖、科研攻关、技术培训、疫病防控、新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中心。目前已引进林麝105只,发展势头较好。该县的杨家河镇贺家山村、小洋镇鲁家坝村也建成林麝养殖基地,正在引进林麝种源。 

  “十二五”期间,在陕西省林业厅和地市政府等支持下,依靠陕西省科学院科技支撑,通过共建的陕西凤县林麝科学研究示范基地,科技专家团队围绕林麝规范化养殖GAP综合技术、林麝主要疾病种类调查和探索林麝主要疾病种类、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和综合防控方法等开展攻关研究并获得成果,以及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极大地促使了凤县林麝养殖产业的逐步壮大,截止目前,凤县存栏量11000余只。目前全省林麝存栏量14000多头,居全国首位。 

  林麝养殖业也成为秦巴山区野生濒危动物生态保护与实现精准扶贫的特色生物产业。 

  特别是2015年以来,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凤县逢春济民可信科技养殖公司和凤县人民政府联合组建并挂牌“宝鸡市林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林麝野外科学研究基地,集生产科研于一体,对保护和繁育林麝这一珍稀濒危物种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这次在镇巴县建设养殖科研中心即示范基地就是又一次的辐射推广、培育县域精准扶贫特色产业而体现陕西省科学院“一所一品”科研行动计划的效果。 

  目前,凤县林麝基地以建立初期的22只林麝为基础,外加种源优选,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现已繁育林麝45头,现存67头,基地圈养林麝种群谱系清晰,遗传质量、种群内个体健康状况和行为健康状况均良好。在陕西省科学院、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科技厅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人组成的专家团队,成立了本地“土专家”和林麝养殖能手组成的8人技术推广队伍。围绕林麝规范化养殖GAP综合技术、林麝优质种源选育、疾病快速诊断等开展攻关研究,通过技术推广队伍的科研、示范和培训使陕西省林麝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林麝养殖业的发展,为地方政府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成功为凤县争取“中国林麝之乡”授牌。这两年,基地不仅带动陕西省林麝产业发展,还辐射云南、广东筹建林麝养殖基地及技术合作等,推动了林麝产业走向全国。 

  在林麝保护事业中,基地承担全国首次林麝野化放归任务。将圈养个体首次放归野外,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转向系统的科学地保护。科研人员通过林麝佩戴的GPS项圈定位追踪、自动感应红外相机技术、跟踪观察、样方调查等方法对放归林麝进行放归后的科研监测,了解林麝的生境选择、活动规律、繁殖、疾病与寄生虫等方面情况,补充林麝野外生物学资料。 

 

签署林麝养殖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签署林麝养殖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签署镇巴林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合作协议

镇巴县常委、常委副县长周庆福讲话

   

  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李保国教授致辞

 

为省科学院林麝科学研究示范基地揭牌

 

为省动物所林麝科学研究基地揭牌

考察基地林麝养殖情况

 

养殖的林麝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