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陕西持续加大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如何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1月25日,西安建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勇、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谢慧莹、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怡平三位委员应邀做客“委员访谈室”,围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加快建设美丽陕西”主题建言资政。
省政协委员刘勇
打造“口袋公园” 扮靓美丽陕西
如何在确保高品质生活的基础上,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品格?刘勇认为,加强民生保障,让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对城市活力激发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口袋公园,是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见缝插绿。
刘勇认为,以往不被重视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都可以建成口袋公园,再配置座椅、步道这样的便民服务设施,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为城市生态休闲系统的重要补充,更是筹备“十四运”、扮靓城市的重要载体。
口袋公园,规划建设需要注意些什么?刘勇表示,口袋公园的规划建设要兼顾观赏性与功能性,确保四季常青、常年有花,不能仅限于栽栽树、种种花的传统绿地建设思维,还要确保公园便民功能不打折。
“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在确保数量的基础上,还要突出质量。”刘勇表示,口袋公园的设计要突出主题、彰显城市品格,将文化元素融入公园景观,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党建文化等特色的口袋公园,更好地彰显城市品格。
省政协委员谢慧莹
生态建议“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西安浐灞生态区作为全国首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近年来,区域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在此安居,生态环境也成为浐灞的核心竞争力。
浐灞生态区成立以来,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谢慧莹用“留白”“破题”“赋能”三个关键词作了解答。
何为“留白”?谢慧莹介绍说,城市建设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很容易,但“不为”很难。
浐灞生态区自2004年9月成立之初,就坚决摒弃“开发—破坏—修复”路子,先后投资400亿元,实施“截污、围湖、修堤、增绿、碧水、美景”六大生态工程,建成六大生态公园,不仅根治了三大生态灾害,还建成西安城区面积最大的湿地景观区和生态带。
谢慧莹说,生态治理要因地制宜,浐灞生态区利用河道挖沙形成的沙坑,引水造湖,建生态公园。把堆积成山的建筑垃圾,就地覆土,建成“小终南”,用生态留白为城市留下了发展空间。
如何破解生态与城市和谐发展这道难题?谢慧莹说,近年来,有很多工业型企业想在浐灞投资建厂,但浐灞生态区始终拿着生态标尺去选项目,拒绝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浐灞,守护区域生态环境。
人们常说,“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目前,浐灞生态区已成为全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中部路线的重要落脚点,每年在浐灞生态区过冬的候鸟达到30多种,白鹭、鸿雁、绿头鸭等100多种野生珍稀鸟类在这里安家。
优美的生态环境下,如何“赋能”区域经济发展?谢慧莹认为,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赋能。产业为生态而生,也因生态而兴。
省政协委员陈怡平
加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自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向好,秦岭陕西段森林平均覆盖率约75%,局部区域森林覆盖率90%以上。
近年来,陈怡平一直关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他注意到,近年来,虽然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秦岭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
“秦岭的水资源具有一定潜在风险。”据陈怡平调研,秦岭水资源储量约222亿立方米,其中秦岭南坡水资源储量182亿立方米,秦岭北坡水资源储量约40亿立方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由于秦岭天然植被大面积破坏,导致秦岭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针对秦岭生态系统林分结构单一情况,陈怡平说,从林分结构来看,原始天然林较少,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植被覆盖率由64%下降到2000年的46%,且生态系统成分单一,森林资源林分质量较差,病虫害生态安全隐患较大,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差。
如何进一步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陈怡平建议,要优化植被结构,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提高管理技术装备水平,运用5G物联网技术提高管理效能,建立智慧林业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生态补偿力度,提供政策保障,加大秦岭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生态补偿力度;科学管理秦岭生态环境,尽快成立入侵物种专家组,制定野生动物放归法规。(各界导报记者 李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