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本报讯(记者 张潇)记者7月3日获悉,位于西安的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分队将参加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集结准备出发。

  据悉,本次科考的主题为“青藏科考:西风-季风历史演化及协同作用”。未来5年将基于西风、季风纵横断面的科学方案,在青藏高原5大综合考察研究区开展系统的黄土、石笋、湖沼、树轮等材料的广泛调查采样。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1972年中科院自1973年至1980年对青藏高原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科学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一些地区和学科研究的空白,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将对青藏高原的水、生态、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和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方案。

  该所安芷生院士请队员们注意一个他本人一直很关心的科学问题:西部的水汽来源,是北冰洋、西风还是季风;嘱托科考队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归来,并授旗给科考分队队长孙有斌。

  据了解,中科院地环所科考队成员具有丰富的青藏高原研究经验,发表了大量有关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环境变化的高水平研究论文。

  “树轮小组”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周边区域开展了大量的树轮研究工作,建立了高原东北部2485年年均温度序列,发现20世纪在过去1000年中最暖,提出太阳辐射千年尺度周期决定了温度趋势变化的长期走向, 百年尺度周期控制了温度变化的幅度。

  “黄土小组”在亚洲内陆干旱荒漠区、黄土高原与黄土沙漠过渡区等地开展了综合考察,尤其在天山-帕米尔地区,包括伊犁盆地、楚河谷地、费尔干纳盆地以及塔吉克凹陷内开展了大量的野外黄土调查,多次完成青藏高原腹地、滇西、川藏、青藏等多线路专题综合科学考察。

  “石笋小组”已经在江河湖源和一江两河区、天山、帕米尔地区,以及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等研究区进行多次野外洞穴科考,并对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开展了数次中外联合科考,采集一批优质石笋样品,发表了青藏高原的石笋古气候记录,对高原南部降水氧同位素的解释和降水同位素古高度重建提出新认识。

  “湖沼小组”多次对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羌塘高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以及横断山地区的洱海、程海、泸沽湖等湖泊开展过综合科学研究,并对天山-帕米尔地区的赛里木湖、卡拉库里湖等进行了环境钻探。

  本次科考,还设立了综合小组,专门保障科考所获数据和资料的处理及分析,以及科考分队的行动的协调和安排。

 

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html/2019-07/04/content_388658.htm?div=-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