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一所一品”战略引领陕西省科学院创新发展新势头
——陕西省科学院举办十四五规划论证会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科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攻坚克难,以“一所一品”推动“一县一业”。”在3月29日陕西省科学院举办的“十四五”发展规划论证会上,陕西省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卫介绍。
“一所一品”是陕西省科学院在“十三五”初始,为了解放思想,营造敢于创新、激励创业的科研环境,以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导向提出的一项科技战略。陕西省科学院作为主要从事生命科学技术应用研发的科技力量,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而“一所一品”的创立初衷,就是瞄准地方需求,形成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产生显著的地方经济和社会效益。
“十三五”硕果初现
经历五年的科技体制改革摸索和发展,“一所一品”战略体系初步形成。五年内,逐步形成《陕西省科学院“一所一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指导性意见》《陕西省科学院“一所一品”专项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让“一所一品”有了制度保障;在项目指南中设置“一所一品”专项,重点投向投量,让“一所一品”有了资源保障;制定《陕西省科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及实施细则,引进彭德良、黄标、孙媛霞等5名院外高层次人才,带动重点学科发展,让“一所一品”有了人才保障;改建和新建柞水食用菌示范基地等 8 个基地平台,改善科研环境,让“一所一品”有了平台保障;提升创新氛围,鼓励科技人员扎根田间地头,实现成果零距离转化,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一所一品”有了文化保障。
在“一所一品”战略的引领下,2016年-2021年六年间,陕西省科学院投入经费1亿,研究所争取外部经费1.38亿;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共计7项;获批新品种30余个;部署项目227项;孵化了中科菌业等科技企业 8 个,形成项目+人才+平台+企业+产品“五位一体”的布局;完成“一所一品”品牌设计、注册,形成“一所一品”知识产权,注册了“中科万家”、“中科菌业”、“博睿福”、“中科彩猕”等商标。开发了绿色设施果蔬系列、珍稀食用菌系列、植物与微生物天然产物系列、玉兰系列等多种大健康产品。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成功实施世界首次林麝野化放归试验,两次入选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年度十件大事;青藏高原探究藏羚羊千里迁徙之谜的野外科研工作,被大篇幅录入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国家重大战略工程”6支公益宣传片之一的《北斗导航篇》,向亿万观众宣传了生态保护的科研成就。在宝鸡凤县以林麝养殖—麝香开发—科技扶贫产业链,实现了绿色富裕共赢;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打造了国内外科教融合和生态旅游的特色品牌,助力佛坪县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等7个“国字牌”称号,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在商洛柞水的珍稀食用菌资源研发—规模化种植—木耳小镇—木耳大数据中心产业链,推动了柞水木耳蓬勃发展。柞水木耳入选国务院“全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多年来在县域经济及科技扶贫领域的思路与工作,让陕西省科学院实现零的突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在渭南大荔以设施农业基地—有机菌肥加工—无公害果蔬生产产业链,使无公害果蔬已成为大荔的支柱产业。“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是全省首个建在田间地头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首个为解决农业生产需求而生的植物线虫学省级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植物研究所深入开展秦岭多样性调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国家秦岭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库成为陕西省唯一一家入选的种质资源库。标本收集中苔类,藓类和角苔类标本超过20000份,是中国西北最大的苔藓植物标本收藏机构;木兰新品种获新品种授权35个,特种猕猴桃获新品种授权2个。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西省科学院负责帮扶紫阳县双安镇沔浴河村 “两联一包”精准扶贫工作,在资金、人才、产业、项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依托“两院合一”体制优势,从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特色产业带动以及消费扶贫等方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全力完成紫阳县双安镇沔浴河村精准扶贫任务。沔浴河村于2019年完成全村脱贫指标,紫阳县也在2020年顺利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展望“十四五”,继续砥砺奋进
“十三五”期间,围绕“一所一品”重大战略有序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一所一品”战略的深入进行,也暴露一些问题:学科方向相对单一、产业化发展精准程度不高、科技品牌的创立后劲不足,科研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这些不足只有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摸索切实有效的科技体制机制,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一所一品”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为此,陕西省科学院于3月29日又一次召开“十四五”规划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到陕西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马云、空军军医大学教授徐志凯、陕西省现代农业研究院研究员麻进仓、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雷颖虎、西北大学教授王仲孚等专家莅临指导,为“十四五”保驾护航。副院长陈怡平主持会议。各研究所领导和学术骨干参会。
与会专家分别就各研究所的“十四五”规划从学科布局、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政策法规处马云指出“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系统地为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各所要遵照陕西省“十四五”科技规划和“秦创原”规划,深入了解学习并执行,致力于做好“三器”建设体系的支援工作,建立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
二、研究所可以从产学研创新链条、研究所服务地方的功能、全省科技事业的规划布局、科技创新的前瞻性规划四方面考虑精准自身定位;
三、关注国家及陕西省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及相关政策制度,利用好省上的政策和平台,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职务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赋予更多便利;
四、科学院的科研工作主要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一所一品”的品牌有必要深入市场,增加品牌价值,扩大知名度。具体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找准市场需求;
五、人才工作要遵从习总书记提出的四类人才培养方向: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六、科普工作要义不容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也是科技进步法的要求。
陈怡平提醒各研究所要高瞻远瞩,在精准定位时,要考虑到未来10年的发展远景,做到两个重点突破,三个重点培育,同时要思考相关科技支撑条件和科技资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赵卫强调,各所要认真思考专家建议,争取“十四五”期间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捍卫粮食安全、聚焦成果产业化、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做出更有显示度的科技成果,真正做到“强基础、强人才、强成果”。
会议现场
科技处齐凡介绍“一所一品”的部分产品
专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