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黄河流域生态建设、用数据监测秦岭生态保护的DNA。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陈怡平带领团队研究保护黄河流域和秦岭生态环境科学路径,广泛走访调研搜集社情民意,为如何用科学技术支撑黄河流域和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在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生态环境实验室,记者见到陈怡平时,他正在和学生们做研究实验,课题是“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水土保持的调控效应与机制”。
陈怡平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是从关注秦岭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开始的。通过监测和分析重金属及各种有机污染物,研究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变化。
陈怡平说,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情况得到了大幅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更加高质量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陈怡平科研团队曾提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饱和论。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我们到底还到什么程度是最好的,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阈值,这样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的指导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怡平说,在履职尽责过程中,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问题不提案;自己拿出的提案要少而精,要提到点子上、要议到关键处,这是他作为省政协委员对自己的一贯要求。站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新征程上,他将继续努力用生态科技改善环境,用科学研究服务人民。(记者:蒋云龙 姜悦 罗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