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播图
您当前的位置 :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的高原科考队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柴达木盆地,这一段路程科考队的脚步正式迈进了高原荒漠和半荒漠的生境中。那么在这里的科考工作会对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带来那些价值和意义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video:枯燥的科考数据 守护戈壁绿洲的依据]

  离开了风景如画的青海湖畔,沿途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苍凉起来,遍地牛羊的牧场不见踪影,荒无人烟的戈壁和苍劲荒凉的群山成了这一路主要的风景。而科考队的工作即也将在这样的环境下展开。

  科考队员说,在德令哈的荒漠中遇到这样一场雨实属难得,即让干涸以久的荒漠植被能得到久违雨露的滋润,也让他们的工作避免了阳光暴晒的痛苦。而今天而科考队一上午收获颇丰,心情也格外的好。一遍做着采样一遍和我们聊起了多年来科考工作的感受。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考队员侯祥 :然后它不同海拔,(动物)种类也不同,种类不同它种群数量也是不同的 。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考队员封托:种类不同,说明它喜欢的生境不一样 你比如以前这地方没有沙鼠,现在有了沙鼠,这就间接的说明这个地方的环境可能沙漠化了。

  科考队选择的这块样地可以说是精挑细选,通过无人机的镜头我们很直观的可以看到,两条公路将绿洲和隔壁分割了起来,而他们就选择在道路两边各设置一块样线,戈壁和绿洲中小型哺乳类动物的研究数据,将直接能体现出两边自然环境的细微变化。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考队员侯祥:我们在低海拔做,在高海拔也做,主要监测它们种群数量的一个变化。然后再通过五年的一个气候变化,简单的可以做一个预测,或者说一个预警。秦岭我们为啥要用红外线监测一些野生动物数据,你必须有一些长期监测的数据,才能说明一些问题 。

  由于一上午的工作量比较大,科考队的一个设备需要充电,他们决定到路对面的村子里找老乡帮忙。为了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两边生境的不同,他们特意邀请我们一同前往。

  这户人家的主人叫冶十四,如今已是儿女成群的他家就住在公路边,一路之隔就是戈壁荒漠。听说科考队是为生态环境而来,在这里生活近70年的老人立刻向我们回忆起了这里近些年的变化。

  青海省德令哈市尕海镇村民冶十四:以前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大风一吹沙子就起来了,风也起来了,我们不敢走路了,眼睛都被沙子打得疼。现在防沙的 这些都没有了,花园里搞绿化,退耕还林 。

  老人说当地人为了环境对大自然也做出了不少让步,虽然从个人的角度讲或多或少的向生态做出了一些牺牲,但现在整个自然环境好了,路北边的荒漠也不再向村子这片绿洲发起“蚕”食,自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考队员安晓雷:就是有没有出现,比如说这是一条路,这边是沙漠,这边是咱的农田,有没有出现沙漠侵袭公路,跑到咱们这边没有。

  雨中,科考队即将结束今天的工作,听到了刚才老乡的一番言论,队员们颇感欣慰,不由得聊起了动物所的老前辈多年来在高原上一代又一代为了环境保护所做出的点点滴滴来。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考队员侯祥 :你像咱们所吴老师,吴家炎他们出的那个《秦岭兽类志》 咱们现在工作的时候,有时候写报告。都要把那本书翻出来,查阅一些资料,他们当时道路呀、车辆呀、住宿呀、 哪有咱们现在这样条件好 。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考队员侯祥 :他们当时全部自己走去,不像现在咱们开车,他们当时确实特别辛苦 。

  一次和老乡偶然的相遇似乎也让这些年轻科考队员们感到了肩头所担负的责任,一天中充满欢声笑语的科考队,在即将完工的时候变得深沉了起来。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安晓雷:我们现在做,你比方说我们采的这些样DNA,蛋白质拿回去做分子方面结构的分析 ,分析完了有些能反映出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但是数据在那放着了,将来在等着 过上好多年,有其他新的技术,或者其他新的研究突破的时候,他可以应用我们这些研究的基础(数据)科学它相当于盖房子一样。老一辈在盖我们底下那一层砌墙,他们在盖我们下面那层砖,我们在铺他们上面这层砖,还有我们的传承 他们会再垒我们上面那层 。(记者:付轩 张柏栋 牛东东)

  来源:起点新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