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
您当前的位置 :

三月春深,科技花开。3月20日,陕西省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迎来盛大活动,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陕西省科学院组织20余名科研专家走进泾河一中,以"探索科学奥秘、点燃科技梦想"为主题,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科普体验,带领千余名师生在秦岭生态与黄土文明中学习科学知识,感悟科学精神。

校园体育馆内,200余件珍贵标本构建起立体科学课堂。秦岭野生动植物标本、玉米种子显微切片、多彩矿物以及砗磲、树轮、石笋等珍贵的展品,还原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鲜活图景。现场科学工作者结合展品实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奇妙的科学世界,不时为那些新奇的科学发现发出惊叹。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到前沿科学技术,问题层出不穷,探索永无止境。科学家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问题,鼓励同学们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实践活动教室化身为自然工坊,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专家在讲解蝴蝶种类、飞鸟常识的同时,带领学生制作了秦岭特色蝴蝶标本和飞鸟模型。"凤蝶后翅的尾突需要先用昆虫针定型,再注入甘油保持柔韧度。"学生在专家指导下,成功将一只大紫蛱蝶定格出展翅姿态。当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轻木组件制作成飞鸟,拉动线绳展示飞翔时,眼眸里跃动着兴奋的光芒。

下午,学校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郭湘宇博士的专题讲座《黄土·黄种人·黄土精神》将活动推向高潮。报告以陕北黄土剖面岩芯为切入点,270万年的沉积序列如史书般展开。“这片厚达百米的黄土层,保存着华夏文明与自然博弈的密码。”当讲到刘东生院士团队在沙漠腹地采集“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样本时,学生们对科学家的工作肃然起敬。郭博士以黄土的“沉积-搬运-再塑造”过程类比科研精神,寄语同学们“要像黄土般既有沉积知识的定力,又要有突破创新的魄力”。

学校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科普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这也正是“科技之春”的意义所在,那些被点亮的科技梦想,正如春日的种子,在这片孕育过郑国渠的沃土上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