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相信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朋友可能还会心有余悸,脑海里第一时间立即会呈现出果子狸是传播“非典”的“元凶”。但真相到底是什么?果子狸为何会被当做传播“非典”的“元凶”?它蒙冤之后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
我与果子狸可以说是十分有缘。作为一名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学生,我的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就是果子狸,并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目前仍然从事果子狸的相关科学研究。从2002年9月开始接触果子狸,到现在已经有将近16个年头了,我和果子狸之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果子狸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果子狸蒙受的不白之冤让我感到心情郁闷,作为一名从事果子狸研究的科研人员,总希望能有机会给大家说明真相,还果子狸以“清白”。
◆机智灵动的果子狸
主人公之果子狸。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先来几张靓照,和大家认识一下
果子狸(拉丁名:Paguma larvata taivana 英文名:Swinhoe)又称花面狸、白媚子、白鼻狗、破脸狗,玉面狸、香狸、花面棕榈猫等。果子狸在分类学上属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果子狸属的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该物种被列入国家“三有”动物及 CITES 附录 III 名录,被 IUCN评定为缺乏关注物种。果子狸属只有果子狸这一个物种,与本科其他物种同属于食肉动物中的原始类群。
◆果子狸的形态特征
果子狸的身体略胖,颈部粗短,和身体不易区分。体毛短而粗,呈黄灰褐色,头颈部毛色较黑,由额头至鼻端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纵带。双眼上下延伸至耳下的部分亦各有一块白斑。背部体毛灰棕色。后颈、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后半部为黑色,四肢短壮,各具五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缩性,脚爪锐利。果子狸成体体重 3.6~6.5kg,体长45~65cm,尾长略小于体长约37~60cm,寿命为15年左右。
◆果子狸的生态习性
果子狸喜欢在林缘活动,栖息地类型多样,分布于低至高海拔山区,但以低、中海拔为多,见于多种森林;果子狸属夜行性动物,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在黄昏、夜间和日出前活动,善于攀缘,常在树上觅食,不过人工饲养的果子狸这种习性并不明显;果子狸是杂食性兽类,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也吃树枝叶,昆虫、蛙、鸟及鸟卵和老鼠,还到果园中吃农民栽种的水果。果子狸体重在4公斤以上1岁左右可以达到性成熟。每年的2~6月发情,夏季产仔,每胎产1~6仔,受孕的母狸妊娠期60天左右。刚出生的仔狸重130~150克,5月份以前出生的仔狸年底可重达3公斤以上。
◆果子狸的种群数量及分布
由于森林的大量采伐,果子狸栖息地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加之黑市果子狸价格暴涨,丰厚的利润促使各地偷猎、走私、盗卖花面狸等违法活动猖獗,已使得我国果子狸资源量迅速锐减、花面狸的保护形势严峻,具体的野外种群数量还有待于野外实地调查研究统计。果子狸在全世界范围内现有17个亚种,有关我国果子狸亚种有多少是有争议的,根据《中国动物志》的记载,我国果子狸有指名亚种、台湾亚种P. l. taivana、秦巴亚种P. l. reevesi、海南亚种、西南亚种、七箐亚种P. l. chichingenisis、印缅亚种P. l. neglecta、察隅亚种P. l. nigriceps 和藏南亚种P. l. langiera 9 个亚种,其中指名亚种分布于东南部各省。果子狸分布于中国、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印度、不丹、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泰国、越南以及日本(引入种)等国。果子狸我国境内分布范围较广,北南部、东部以及中部都有分布:北抵北京西郊、陕西秦岭山脉;东至台湾、浙江;西至川西一直到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南到海南岛和云南南缘。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陕西、江西、湖南、山西、广西、浙江、海南、福建和广东等地,据调查统计,全国人工圈养种群大约为8万只左右。
◆“非典”与果子狸的不白之冤
“非典”是“非典型肺炎”的简称,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2003年,“非典”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感染了数千人,全球进入紧急状态,引起“非典”的病毒从何而来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非典”最早是于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顺德爆发的,而第一例有报告病例的患者是2002年12月15日在广东省河源市发现患病的黄杏初。2003年1月10日,黄杏初康复出院,后被认定为中国首例非典型肺炎。2003年4月份,科学家们在广东农贸市场中售卖的果子狸身上检测到了与SARS病毒基因相似的病毒。2003年5月11日,深圳、香港的科研人员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所以就认定果子狸是传播“非典”的元凶。
◆果子狸养殖业全线崩溃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从1978年开始进行果子狸的生态、人工繁育研究,成功的攻克了果子狸引种驯化、人工饲养、繁育等技术难关,并在全省推广果子狸养殖技术,在陕西的汉中、商洛、安康、咸阳、渭南等地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每年可以提供果子狸成品兽3万余只。我参加工作后,就被安排到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试验基地,跟随张保良老师进行果子狸养殖研究。2003年4月1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到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试验基地采集了果子狸的生物样品,我配合专家们对随机抽取的30只果子狸的毛发、粪便、尿液、口腔分泌物、鼻腔分泌物进行了采集。4月2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结果显示此次所采集到的样品均未检测到SARS病毒。
尽管如此,面对当时的严峻形势,只要是任何与“非典”传播有关的因素都会被排除和杜绝。在果子狸被报道是“非典”的元凶后,国家林业局立即下发了《限制果子狸运输的通知》,北京、广州等地先后暂时封存管理饲养果子狸,陕西取缔了所有的果子狸养殖场,并将饲养的2万多只果子狸全部放生。从此人们谈果子狸色变,唯恐任何接触果子狸的机会都会感染上可怕的“非典”,果子狸养殖产业彻底沦陷。
◆为果子狸洗冤
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经过深入研究,2005年发现蝙蝠是SARS样冠状病毒自然宿主,并在《科学》上发表相关论文。但令人疑惑的是,菊头蝠体内发现的SARS样冠状病毒中的关键基因,一种能编码蛋白质使病毒捕获并感染细胞的基因,与人类SARS病毒中的并不相同。为了弄清病毒的传播路径,石正丽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检测了上千份菊头蝠粪便或分泌物样本,经过长达5年的跟踪调查后,终于在云南省一处偏僻的洞穴里找到的一群菊头蝠个体中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2013年11月31日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与此同时,十年来潜心研究“非典”(SARS)的香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袁国勇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我们开始的时候以为果子狸是天然宿主,但这是错的。因为在野外的果子狸和在繁殖场的果子狸,都没有这个病毒,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种名叫“中华菊头蝠”的蝙蝠,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不是天然宿主。但是果子狸去到野生动物市场的时候,它就有SARS冠状病毒了。这证明一个道理,就说明这个果子狸是在野生动物市场由其他动物传染给它的。”至此,果子狸的不白之冤终于洗清了。
◆“非典”的元凶——菊头蝠
菊头蝠因脸部特有的叶状突起而得名。虽然从菊头蝠个体中分离出的这些毒株中并没有一株与人类SARS病毒完全一样,但经过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与崔杰课题组共同的研究证明:它们携带的病毒毒株含有SARS病毒的全部基因组分,进一步证实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病原学权威期刊《PLoS Pathogens》。同时研究显示,这些病毒经常重组。因此,人类SARS病毒很可能就源自某次重组过程。上述假说得到了领域内专家的认可,并希望研究团队能尽快在实验中重复出病毒从菊头蝠传播到其他动物(如果子狸)的过程,使证据链更加完整。
作为一位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希望大家:不要打扰野生动物,杜绝野生动物交易,尊重自然,是避免此类感染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