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全面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项改革’工作启动会”在陕西省科学院举行。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马云等一行调研分省院科技创新工作并参加会议。
王军首先来到陕西省科学院展厅,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卫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陕西省科学院组织结构、人才战略、科技创新、“一所一品”产业化成果、西安科学园建设等情况。
座谈会上,副院长陈怡平向调研组介绍了陕西省科学院概况及“三项改革”工作推进情况,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万一介绍了微生物所“三项改革”试点进展及阶段性成果。省科学院“三项改革”首席律师曹鹏汇报了全面实施“三项改革”的工作方案。随后副院长杨青春介绍了“西安科学园”总体规划。
在交流座谈环节,马云介绍了目前全省“三项改革”工作的推进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希望省科学院在“三项改革”工作中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克服困难,同时通过“三项改革”深化省科技厅与省科学院在创新创业领域融合发展。
王军对陕西省科学院“三项改革”试点工作推进阶段性成果表示了肯定。王军说,目前全省已全面展开“三项改革”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省科学院具有推广“三项改革”工作的良好条件,以赵卫院长为首的陕西省科学院领导班子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院系统各单位科研基础强、高层次人才多、转化成果多、战略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希望陕西省科学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尤其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精神,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殷殷嘱托,时刻认识陕西“秦创原”建设的重大意义,领会把握“三项改革”的政策要义。王军强调,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陕西省科学院全面实施“三项改革”,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加强资源配置,加强服务对接。
赵卫最后表示,恰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在新的历史起点,陕西省科学院将秉承科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坚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项改革”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及创新驱动发展的征程上迈出更大步伐,陕西省科学院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参观展厅
启动会现场
陈怡平汇报“三项改革”进展情况
万一汇报省微生物所“三项改革”进展情况
杨青春汇报西安科学园进展情况
王军副厅长讲话
赵卫院长总结讲话
背景资料:
陕西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项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陕西省科学院是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从事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合署办公。陕西省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4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现所属的单位有: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在院职工477人、科研人员288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人、副高级8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2人、博士研究生90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名,省级人才39人。
“十三五”以来省科学院积极融入全省科技创新大局,部署“一所一品”发展战略,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陆续形成一批自主科创品牌,促进了省科学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省科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陕西省“三项改革”工作,依托“一所一品”发展战略制定了“陕西省科学院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围绕“乡村振兴”、“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秦岭生态安全”整合特色学科及人才团队,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组建“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围绕水资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下一步,省科学院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项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在省科技厅的领导下,更加注重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政策创新,破解“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壁垒,依托“秦创原”促“成功转”。同时,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从顶层设计方面力争做到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更加畅通、资源配置机制更加优化、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省科学院将秉承科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坚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三项改革”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征程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