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本报讯 (记者 霍强)1月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获悉:该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姚保利团队在手性对映体的选择性光学捕获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Small》。  

  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利用聚焦的混合偏振光束实现多对对映体选择性捕获的方法,为光场手性的灵活调控提供了新思路,且将对映体选择性捕获位置由常见的一对增加到多对,提高了对映体识别和分离效率,在光学传感、光学操纵和手性材料检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研究团队成员张亚楠介绍,手性是指物体通过平移和旋转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一种不对称的性质,手性分子及其镜像被称为对映体。以手性药物为例,一种手性药物可以治愈一些疾病,但其对映体可能无效甚至有剧毒。因此,对映体的识别与分离在生物医药、化学、农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化学方法分离对映体,容易破坏对映体的结构。研究发现,相反手性粒子在某些光场中会收到相反方向的光力,因此可以使用激光实现非接触和无损伤的对映体识别与分离。”张亚楠说。  

  研究团队通过入射激光偏振态的调控,可以在焦面上生成四对或者八对甚至更多对捕获点,可以将相反手性的对映体捕获在不同位置,即达到对映体的分离效果。同时,通过捕获位置便可以得到被捕获对映体的手性,实现利用光力作用对多对对映体的同时识别与分离。  

  张亚楠介绍,使用激光完成对映体的分离和捕获为观察研究生物、化学等手性分子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的“镊子”,可以提高手性分子检测效率,促进光学微操作与手性材料结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