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线虫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菲律宾、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各省农科院等60多个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涉农企业代表等160多人参会。
此次研讨会以“作物线虫区域防控与粮食安全”为主题,旨在探讨跨境植物线虫病害理论与应用研究热点、加强检疫性线虫防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植物线虫学研究人员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的方法、技术及信息交流,加强世界各国植物线虫学研究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中国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线虫专业委员会、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承办。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作了《植物病害绿色防治的进展与挑战》的大会报告。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将围绕南方根结线虫、象耳豆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松材线虫等植物寄生性线虫的相关研究,以及线虫发生规律及现状、线虫与植物的互作机理、生物防治及综合防控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线虫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无脊椎线形的蠕虫,全世界线虫种类估计在50万种以上,其种类数量仅次于昆虫。其中,危害作物的线虫就达几千种,造成的损失巨大。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线虫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750亿美元。
线虫已经成为农作物的第二大病害,其种类繁多,寄主广泛,防治困难,几乎危害所有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每年都会给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农业支柱产业造成严重损失。感染了根结线虫的作物,根上会形成很多肿瘤,也被称为作物的癌症,它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减收。
植物有害线虫防治是植物保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2018年9月,陕西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成为全国首个建在田间地头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并于今年8月通过验收。
在建设期间,陕西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首次开展了秦岭南麓中药材根结线虫病普查,发现了6个陕西新记录寄主,明确了根结线虫是中药材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证实了南方根结线虫已扩展至北温带,象耳豆根结线虫呈北扩西进的趋势;解析了南方根结线虫对低温驯化的响应机制及孢囊线虫关键致病基因;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选育出抗根结线虫番茄品种8个,研发出生防杀线剂2个,构建了设施蔬菜和猕猴桃根结线虫可持续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据了解,该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7项,争取经费1600余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4项;发表论文44篇,其中SCI论文17篇;出版著作6部;申请专利16件。(群众新闻 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