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30年30人

  对话初心·致敬梦想

  30年时光流转,初心不变。

  在西安高新区这片沃土上,

  一代代建设者栉风沐雨,

  用热血与智慧,

  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事业奠基。

  1万多个日日夜夜,

  他们追梦、奔跑,或不眠、

  或喜悦,大胆创新、赤诚如初。

  他们的故事,

  是高新人30年拼搏精神的缩影,

  也是高新人开拓创新精神的象征。

  近日,我们推出《30年30人·对话初心·致敬梦想》系列专访,通过与西安高新区建设中改革发展、经济建设及科技创新等三大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30人深度对话,记录时代,凝练精神,汲取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高新区将展现出更强大的气魄和担当,以高质量发展赢得新的未来。

  深化院地融合

  让科技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力

  端午节前夕,在赵卫的桌前放着一盒“特制”的绿豆糕。“这个绿豆糕中的糖,是针对糖尿病人特制的一种可食用的糖,但它不影响身体健康。这也是我们陕西省科学院生物农业研究所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赵卫满是赞许地介绍道。

△赵卫

 

  

  赵卫同志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党组成员(陕西省光子产业创新联合体首席科学家),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深化院地融合,在与西安高新区融合发展中,大力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出了“人才技术 + 资本 + 服务”四位一体产学研创新模式,建设了“众创空间 + 创业苗圃 + 孵化器 + 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构建了“研究机构 + 科技金融 + 科技服务 + 科技载体”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国有科研院所面临的创新活力不够,成果转移转化不畅,科技、经济“两张皮”,科技资源封闭保守等问题,充分释放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加快了成果转移转化的速度,提高了转化质量,培育了一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为全国科研院所推进创新驱动,激发科研院所创新动能,为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做出了示范。

  No.1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做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

  “过去我们这个院子是封闭的,大门一关干自己的事,和社会也不接触。”赵卫回忆,传统的科学院科研人员的工作,除了满足国家的任务和项目外,科研成果很难在市场上发挥作用,甚至在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我们的成果与技术。

△赵卫在实验室进行成果验证

  传统的科研理念、机制、模式,也让时任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所长的赵卫看到了危机感,“这样的科研可能会在未来被社会所抛弃,所以改革也势在必行。”赵卫讲道,我们最早是有“三个面向”的科研目标,即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日常工作中,因科研理念、价值观以及评价体系的导向,科研人员和研究所的工作主要还是放在前两项内容,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目标重视不够或被轻视。

  “在当时,我们就提出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加快知识扩散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速度,实现科研成果高质量转化也是衡量国立科研院所为国家做贡献的重要标志。”

  赵卫回忆,在所地融合之初,其实最难的是理念统一。在刚开始的沟通中,反对的声音其实不小,但科学院最优良的传统就是讲科学和民主,在不断的探讨中,大家的思想也逐步趋于一致。与此同时,赵卫也带领同事从体制、机制以及科研管理办法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大力鼓励科研人员做成果的转移转化。

  No.2

  试点带动 科技 + 金融

  给硬科技插上腾飞之翼

  科技科研成果转化当时在国内还不被重视,也没有现成的规定和制度可以遵循,但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赵卫便积极邀请海外归来的科研人员到西安高新区做科研成果转用转化的试点工作,并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平台、仪器设备、装备、政策支持等。

△赵卫审议成果转移转化方案

  “我们的第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就是引进刘兴胜博士,一起创立了炬光科技,当时把学科建设和产业化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企业成立当年就实现了盈利。”赵卫讲道,当时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我国已研究多年,但一直没有真正形成工业化产品,炬光科技成立后不久,就开发出十多种高功率半导体激光产品,解决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工业化问题,被誉为“中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先驱”。

  在试点带动下,赵卫和他的团队不断探索产学研有机结合的路子。“在孵化企业的利润分配上,我们将股权的大头给科技研发人员,来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赵卫坦言,在当时,这种分配机制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反对,但是针对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的现状,亟需打破这个僵局。在讨论中,赵卫提出四个“有利”的原则(即对国家有利,对科学院有利,对研究所有利和对科研人员有利),只要做的事情符合这四个有利原则,就可以大胆去探索、大胆去尝试。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在这成功探索之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又陆续孵化了五十多家科技企业,但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资本又成为摆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前的重要问题。

  赵卫说道,“当时的社会资本都愿意投可以看到经济效益的后端,但在研发的早期和前端,由于风险大周期长,没有多少社会资本愿意投,这样我们的很多技术也就难以走出实验室。”

  针对这个问题,赵卫和他的团队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发起并成立了由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西安高新区以及科学院组成的天使基金,后来又成立了多只专业化基金。“这样一来,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早期、对有市场前景和研发价值的技术进行快速支持,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赵卫介绍,在科技体制机制探索的推动下,目前孵化的科技企业已经有三百八十多家,市值一千三百多亿,带动就业已达三万多人

 

  No.3

  再下功夫 让高科技企业

  留得住、可发展、能壮大  

△西安高新区

  “西安高新区眼光长远,理念超前,政策开放,取得了很辉煌的成绩。在新时期,高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和其他地区的激烈竞争。”赵卫说道。

  随着全国产业环境的改变,南方经济发达城市发展起来后,逐渐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所以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的吸引力度。

  他表示,面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竞争,我们陕西科研院所众多,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需要从政策和机制上再下功夫,这样才能让培育出的高科技企业留得住、可发展、能壮大,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A8UJcoSyHVVsoV24z7yug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