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报-陕西科技传媒网(文/图 记者 周励)10月30日,“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重点实验室建设研讨会在坐落于大荔县乡村的陕西省科学院渭南科技示范基地举行。这标志着陕西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建在田间地头,切实服务三农的省级线虫学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仅填补了陕西在植物线虫研究领域的空白,更是对促进全省农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李保国,陕西省科技厅基础处处长郭文奇,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线虫专业委员会主任彭德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简恒,浙江大学教授郑经武,河北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书龙,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黄文坤、副研究员彭焕,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宗兆锋,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站长范东晟,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郭俊荣,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万一,陕西省生物农业所党总支书记徐升运,以及西安、咸阳、延安、渭南、商洛、大荔县等地市植保站、园艺站线虫学研究领域专家和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领导, 共同见证了该重点实验室的正式挂牌。
据介绍,该重点实验室以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为依托,日前获得陕西省科技厅的批准,与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及陕西金棚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是面向国家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及陕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需求,着眼现代农业瓶颈难题的科研平台,目标是使其成为一个高水平科学研究、聚焦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当天一同揭牌的,还有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线虫专业委员会。会上,给委员们颁发了聘书。
随着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设施蔬菜、特色水果、道地中药材等农业产业新亮点已经成为了带动陕西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但植物有害线虫由于其种类繁多、寄主广泛、发病隐蔽、防治困难等特征,已经成为了制约我省乃至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病原物,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众多检疫性植物线虫传入陕西省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实验室的建设目标,秉承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郭文奇处长发言时说,实验室要以全省的产业和技术需求为研究方向,需要得到省内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研讨会上,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李保国谈到, 这个实验室是陕西省科学院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十四五建设期间,继续加强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诸多制约,如何强化科研队伍,也是未来需要探索的主要问题,我们将多方探索、加强与高校联合,实行开放办院,将科学问题列出清单,实行清单式科研课题招标等措施。
康振生院士认为,实验室要围绕主要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研究对象在围绕果、菜的基础上,扩大到林业灾害性线虫的研究与防控,从单纯的防控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发展。因为线虫作为生物界的一大类,目前还存在很多科学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寄主的抗性改良等世界前沿问题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地方。
简恒教授说,作为国内第一个以单个病原物为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其定位既要立地也要顶天,立地需要“武器”,这些“武器”就包括我们的产品、品种、技术等,有了这些就可以快速的进行转化,因此需要联合企业,开发绿色环保的线虫防治药剂。
“实验室直接面向农业生产,能够充分了解本区域线虫的分布区域、发生种类。希望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存在的科学问题,进一步夯实研究基础,明确将来的发展特色是什么。”陈书龙教授希望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加强线虫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多交流,多合作。
郑经武研究员认为,实验室目前的平台条件非常好,尤其是拥有几十亩的试验地,是很多高校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这一点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条件。他建议未来能够在杀线剂的减量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郭俊荣副局长说,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在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现在秦岭中的松材线虫为害非常严重,目前在秦岭地带20多个县区均有发生危害,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中间传播寄主,一头天年可携带一万头线虫,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其次,人为传播是松材线虫扩散蔓延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目前仅靠化学防治,不利生态环境的保护,既然现在有了专门的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希望将目光也投向林业,加强对松材线虫的防控研究。
宗兆锋教授强调说,科学研究、科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团队合作,几个人的力量很有限,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需要认真思考,研究方向定点要准,不要全面开花,要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突破,当前先从防治技术进行突破。
当日下午,专家们还到大荔县羌白镇八鱼村的胡萝卜地头,针对露地作物根结线虫绿色防控,进行现场考察及田间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