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美丽的德令哈,科考团队来到了本次行程中转站——格尔木。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的西部,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仅为2780米。格尔木东通西宁,北通敦煌,南通拉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020年8月16日,科考团队驱车60公里,来到了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进入保护区,我们发现这里是沙漠化生境,一望无际的沙漠让团队人员激动万分。常罡副所长和安晓雷博士观察景区周围动物的粪便以及脚印,并通过偶蹄目足迹结合动物生态地理分布推断出这里应该有黄羊——鹅喉羚的活动分布。封托助理研究员也在胡杨里发现了许多啮齿类动物的粪便。
团队人员在经过短暂的讨论之后,决定在啮齿类动物粪便相对较多的地方布置捕鼠夹,并且在“羊群”脚印密集的区域放置红外相机。
经过一夜等待,事实证明这里确实有沙鼠和跳鼠的存在。第二天,我们再次来到胡杨林保护区,惊喜地发现捕获了另外一种类型的跳鼠——三趾跳鼠,它们是跳鼠科三趾跳鼠属的动物。与五趾跳鼠不同的是,三趾跳鼠的耳朵较短,且一般栖息在沙质冲积扇、河滩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砾石荒漠中的风积沙丘地段。与五趾跳鼠相类似的是,三趾跳鼠行动时只用后脚着地纵跳窜跃,最大纵距可达3米以上。尾不仅可控制方向和保持平衡,并能竖直敲打地面,增加弹跳力。
沙漠环境中红外相机必须在胡杨树上固定,而风吹使得树叶对红外相机干扰较大,导致无法拍摄到理想画面,但是我们还是在保护区内发现并通过照相机拍摄到了鹅喉羚的身影。
8月18日,告别了美丽的格尔木胡杨林之后,我们备足了氧气,向着本次科考环境最恶劣的站点——五道梁进发。五道梁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一般人在此处高原反应会非常明显,因此地海拔高达4700米,位于一小块洼地,空气不流畅。又因这一带土壤含汞量较高,植被较少,造成空气中含氧量很低。虽然五道梁令人闻风丧胆,但是青藏公路可可西里段的沿途风景还是令人印象深刻,时不时就有藏野驴、藏羚、藏原羚、渡鸦等动物出现。
科考团队总共在五道梁待了3天,最令人难忘的事情还是与可可西里管理处沟通过后驱车进入了可可西里保护区。在这个被称为“动物天堂”的神秘禁区里,我们仅驾车行驶20多公里就陷车6次。在没有信号并且荒无人烟的地区,这个数字足以体现可可西里保护区为什么被称为“人类禁区”。有幸的是,我们又遇到了藏羚、藏野驴、藏原羚、大鵟、野兔、喜马拉雅旱獭等众多野生动物。在采集了土样、草样以及一些鼠兔样本后,我们艰难地驶出了无人区。无人区之旅,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也叹息生命的微不足道。
8月21日,我们继续沿着青藏公路来到了长江源头——唐古拉山镇沱沱河。我们驱车寻找样地时发现,这里的生境与五道梁类似,因此我们与之前一样,采集了一些土样、草样,并设置了一些捕鼠夹和活捕笼,然后将捕获到的动物样本进行取样液氮速冻和无水乙醇浸泡保存。在空闲之时,我们还在长江源头欣赏了美丽的日落。
8月23日,我们沿着青藏公路返回格尔木。就此,第二阶段的科考任务也圆满落下帷幕。这一阶段科考可谓是最艰难的一段,不仅道路崎岖,而且队员还要面临高原缺氧的折磨。但是我们的科考队员克服了种种困难,超额完成了任务,也为第二阶段科考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考分队)